新闻中心
12月18日,市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郝生旺在成都出席西部重点城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座谈会,调研参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围绕深化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进行交流发言。 郝生旺介绍了西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近年来,西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紧扣“引领陕西、示范西北”的发展定位,按照“建体系、强机制、严治理、优服务”的工作思路,持续强化全链条保护,积极构建行政责任、政策法规、资金保障、要素支撑、社会共治相互支撑的知识产权保护“五大体系”;持续强化全方位协同,不断完善行政刑事、司法行政、知识产权仲裁“三协作”机制,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三联动”机制,“1+3+2”海外保护机制;持续强化全要素支撑,推行知识产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知识产权信用服务系统,持续壮大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队伍,系统提升综合治理效能;持续强化全过程服务,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立西北首家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培育12个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布点建成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89家,推动服务窗口前置、保护关口前移。西安连续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形成国字号知识产权“双示范”建设格局。 郝生旺表示,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加强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对于以知识产权大保护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大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随后,他进一步提出系统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水平,关键是资源共享,重点是标准统一,核心是开放共赢,并围绕进一步深化西部城市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出了四点建议。 推行“标准化”执法 2022年以来,西安市局针对行政执法程序不完善、行为不规范、裁量不精准、类案不同罚等问题,引入“标准化”理念,构建了“一套标准规范、一套程序办案、一套机制协作、一支队伍执法”的“四个一”执法标准化模式。目前,已经发布了行政处罚《程序规范》《文书规范》《人员规范》《裁量权行使规范》和《“互联网+监管”执法监管运行系统操作规程》5项标准,正在研制《案卷评查规范》《案卷管理规范》两项标准。今年9月,已经推动在陕西、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北五省区推广执法标准化“西安模式”,正在积极申报全国行政执法行业标准。建议更多西部城市与西安一道,共同推动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互认,建立规范统一的行政执法标准体系,提升西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探索“触发式”协作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其“无形性”导致侵权行为容易跨省市、跨区域发生,特别是信息网络条件下,侵权案件呈现出耗时短、传播速度快、蔓延地域广等特点。受管辖地域限制,对异地侵权行为的受理和查办往往程序繁杂、耗时较长。需要探索建立适用于异地侵权行为的“触发式”协作机制,被侵权人可就近向住所地知识产权执法机构维权,由住所地执法机构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向侵权行为发生地执法部门移交案件,提升跨区域协作的便捷度和时效性。 优化“一站式”服务 疫情期间,西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借助“一站式”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平台,采用线上沟通和证据交换的“云调解”模式,成功化解一起涉外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入选全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首批10个典型案例。西部地区共有1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个快速维权中心,为推动建立区域“一站式”保护服务机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建议充分发挥西部13个中心的节点作用,推动资源共享、纠纷联处,提高侵权纠纷化解效率,减少司法、行政资源的占用,降低争议造成的损失,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效能。 深化“多维度”协同 西安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双示范”城市。去年以来,西安立足区位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相继与“西安都市圈”五地建立执法协作机制,签订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7部《执法协作协议》;与关中平原城市群12个城市签订《关中平原城市群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协作协议》。西安将与更多地域相邻、产业相联、优势互补的西部城市建立多层次、多维度的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深化区域协同,为西部“大协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