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3月17日,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召开,系统总结当前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市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冯超参加会议。 会议通报了西安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2024年,西安市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行情况暨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督查考核中获评A等,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工作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荣获第一。截至去年底,西安市共有有效发明专利106072件,同比增长15.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1.62件,同比增长14.1%;商标有效注册量为516729件,同比增长8.9%;登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0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3个;累计培育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6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3家,建成省级版权工作服务站15个,登记版权作品3.88万件,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62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公告229件,同比增长65.9%;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荐了191项储备项目,数量为历年来之最,拥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9项、省级123项、国家级13项。 会议明确了2025年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立法工作。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工作,完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工作机制,鼓励涉外企业运用世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和国际规则开展国际化专利、商标布局,完善海外维权专家库,提供知识产权海外申请、布局和维权援助等公益性服务。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合惩戒信用保护机制,开展知识产权领域面向市场主体的分级分类监管信用评价工作,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强化西安知识产权信用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知识产权信用服务。四是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效能,完善多元纠纷化解平台,将诉前调解、行业协会调解与司法确认相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多元解纷“快车道”。五是修订完善《西安市促进知识产权创新发展实施细则》,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项目的支持。六是进一步加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宣传,常态化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会议强调,要增强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实的作风,不断夯实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基础,全面提升示范区建设质效。要高效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各项任务,进一步认真梳理工作任务,逐一对标对表全面落实到位,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扎实推进。要推动形成协同联动、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紧扣“引领陕西、示范西部”的发展定位,力争建出“西安”特色,创造“西安”经验,形成“西安”样板,打造“西安”品牌,高标准完成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 会上,市委宣传部(版权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成员单位依次进行了交流发言和座谈讨论。 市委宣传部(版权局)、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16家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